[1]
|
郑云.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新进展[J].福建论坛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19(11):55-63. |
[2]
|
刘万霞.我国农民工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——职业教育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[J].农业技术经济,2011(5):25-32. |
[3]
|
钟水映,代书静.教育能够增加农民工收入吗?——基于乡城流动人口收入调查的分析[J].西安财经学院学报,2018(5):63-69. |
[4]
|
周井娟.不同行业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比较[J].统计与决策,2008(2):98-100. |
[5]
|
王欣.农民工和农民、城镇居民的收入质量与横向公平比较——基于农民工自我感知调研[J].软科学,2014(1):110-114. |
[6]
|
李洁.供给侧改革对农民工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[J].统计与决策,2017(24):107-110. |
[7]
|
徐延辉,龚紫钰.社会质量与农民工的市民化[J].经济学家,2019(7):90-100. |
[8]
|
孔祥利,粟娟.我国农民工消费影响因素分析——基于全国28省区1860个样本调查数据[J].陕西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3(1):24
-33. |
[9]
|
王梦怡.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结构的社会学研究——基于南京市783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[J].改革与开放. 2011(17):34-35. |
[10]
|
许桂苹,沈蕾,赵袁军,等.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支出的层次结构[J].城市问题,2019(9):84-93. |
[11]
|
金晓彤.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型文化消费意义何在——基于市民化意愿对职业声望的影响研究[J].社会科学战线,2017(4):189-196. |
[12]
|
龙书芹,风笑天.社会结构、参照群体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公平感[J].青年研究,2015(1):39-46+95. |
[13]
|
柴瑞章.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福利问题探析[J].中国青年研究,2013(4):60-63+100. |
[14]
|
范艳萍,王毅杰.农民工的公平感及社会心理后果[J].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7(5):14-20. |
[15]
|
李升.受雇农民工的城市劳动关系状况与公平感研究[J].2015(4):85-93+96. |
[16]
|
刘建娥.乡-城移民社会融入的实践策略研究社区融入的视角[J].社会,2010(1):127-151. |
[17]
|
王春超,叶琴.中国农民工多维贫困的演进——基于收入与教育维度的考察[J].经济研究,2014(12):159-174. |
[18]
|
黄斌欢.双重脱嵌与新生代农民工的阶级形成[J].社会学研究,2014(2):170-188+245. |
[19]
|
李健.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面临的困境与出路[J].农业经济,2019(3):78-79. |
[20]
|
邓秀华.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主要类型分析[J].江西社会科学,2012(1):192-195. |
[21]
|
王思敬.完善农民工融入城镇社会机制研究[J].社科纵横,2020(1):69-72. |
[22]
|
王春光.我国城市就业制度对进城农村流动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影响[J].浙江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06(5):5-15. |
[23]
|
冯必扬.不公平竞争与社会风险[M]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07. |
[24]
|
吕庆春,伍爱华.转型社会中的农民市民化与社会风险[M].北京:中央编译出版社,2014. |
[25]
|
赵驹,汪锐,杨继瑞.全面实现农民工"市民待遇"的思考与重庆实践[J].经济社会体制比较,2011(5):88-93. |
[26]
|
刘传江,程建林.双重"户籍墙"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[J].经济学家,2009(10):66-72. |
[27]
|
简敏,念兴昌.农民市民化的社会稳定风险及其治理[J].理论探索,2014(3):74-78. |
[28]
|
杨哲,徐蕾.青年农民工社会网络对婚恋行为影响[J].市场周刊,2018(10):121-122+127. |
[29]
|
程名望,史清华,徐剑侠.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与障碍的一种解释[J].经济研究,2006(4):68-78. |
[30]
|
祝仲坤.保障性住房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——来自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证据[J].华中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20(2):98
-108+166-167. |
[31]
|
王知桂,杨强,李莉.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困局及破解[M].北京:经济科学出版社,2015. |
[32]
|
姜立强.大城市流动务工人口风险与社会福利治理研究[J].社会福利,2017(9):20-29. |
[33]
|
李伶俐.体面劳动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之法治进路[J].信阳师范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8,38(6):25-29. |
[34]
|
张学浪.跨区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社会风险应对的法律保障[J].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,2018(2):76-83. |
[35]
|
刘斌.住房、住房政策与农民工市民化:研究述评及展望[J].重庆理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),2020(1):53-62. |
[36]
|
靳小怡,胡钊源,顾东东.谁是"高龄"农民工——基于流动人口监测调查的数据分析[J].管理评论,2018(7):271-280. |
[37]
|
陈墨,杨海,陈轶男.高龄农民工":何时才能安心养老[J].农村农业农民(B版),2015(6):14-16. |
[38]
|
唐钧.反思高龄农民工的养老困境[N].中国老年报,2015-03-24(001). |
[39]
|
厉以宁.农民工、新人口红利与人力资本革命[J].改革,2018(6):5-12. |
[40]
|
谷玉良.老年农民工的城市社会保障与权利诉求[J].人口与社会,2016(3):51-57. |
[41]
|
贺雪峰.应对老龄社会的家庭农业[J].人文杂志,2017(10):103-109. |
[42]
|
相伟,谷宇辰."逆城镇化"是假象[J].中国领导科学,2016(7):33. |
[43]
|
廖桂蓉.弹性城市化:中国转型期农民工反贫困的现实路径[J].人口与经济,2009(2):65-69. |
[44]
|
赵旭东.新一轮"返乡潮"背后的城乡互动逻辑[J].人民论坛,2016(10):76-77. |
[45]
|
沈东."非转农":逆城市化的本土实践与现实反思[J].福建论坛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16(5):98-105. |
[46]
|
唐任伍,肖彦博,张亮.以合作治理医治"逆城市化"之殇[J].经济学动态,2016(11):90-98. |
[47]
|
马克思.资本论:第1卷[M].北京:人民出版社,2004. |
[48]
|
赵延东.再就业中的社会资本:效用与局限[J].社会学研究,2002(4):43-52. |
[49]
|
卓玛草,孔祥利.新常态下农民工城市资本积累与市民化路径[J].上海经济研究,2016(12):105-112. |
[50]
|
刘传江,龙颖桢,付明辉.非认知能力对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影响研究[J].西北人口,2020(2):1-12. |
[51]
|
习近平.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[N].人民日报,2017-10-28(001). |
[52]
|
周庆智.农民工阶层的政治权利与中国政治发展[J].华中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16(1):1-10. |
[53]
|
代佳欣.城市公共资源配置失衡:农民工社会冲突成因的一种新解释[J].城市发展研究,2017(2):98-105. |
[54]
|
方旭东.农民工的生存伦理与道德主体构型[J].信阳师范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20,40(2):18-26. |
[55]
|
刘守英,王一鸽.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——中国转型的乡村变迁视角[J].管理世界,2018(10):128-146+232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