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
|
吴潜涛,杨峻岭.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[J].高校理论战线,2011(10):9-14. |
[2]
|
罗大文.试析爱国主义的内涵、结构与功能[J].学术论坛,2006(6):58-61. |
[3]
|
李东坡,边耀君.复杂性视域下爱国主义的系统审视和科学培育[J].思想理论教育,2016(12):55-61. |
[4]
|
胡祎赟.爱国主义内涵的多学科解读[J].求实,2013(7):82-86. |
[5]
|
李乐.对爱国主义内涵及类型的再思考[J].前沿,2013(3)23-26. |
[6]
|
吴俊.政治伦理视域中的爱国主义与公民认同[J].马克思主义与现实,2013(1):73-79. |
[7]
|
黄璇.现代爱国主义的权力阈值与权利旨趣[J].哲学研究,2019(10):39-48. |
[8]
|
刘洪仁.论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[J].思想教育研究,2000(5):20-22. |
[9]
|
BOXILL B R.Frederick Douglass's Patriotism[J]. Journal of Ethics:Patriotism,2009(4):308. |
[10]
|
IKUENOBE P.Citizenship and Patriotism[J]. Public Affairs Quarterly,2010(4):297-298. |
[11]
|
邓小平文选:第2卷[M].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94. |
[12]
|
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: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[N].人民日报,2015-12-31(01). |
[13]
|
邓小平文选:第3卷[M].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93. |
[14]
|
刘建军."爱国"与"爱国主义"概念辨析——兼谈深化爱国主义研究的路径与要求[J].思想教育研究,2016(9):49-53. |
[15]
|
刘晨光.爱国主义、国家认同与当前中国政治文化建设[J].南京政治学院学报,2017(3):59-67. |
[16]
|
陈来.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精神[J].哲学研究,2019(10):11-19. |
[17]
|
佘双好,陈君.科学认识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特征[J].思想理论教育导刊,2016(10):52-58. |
[18]
|
朱慧玲.爱国主义的双重维度——基于公民共和主义的证成与辩护[J].哲学研究,2019(10):30-38. |
[19]
|
赖雄麟,高晶华.爱国主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维[J].西北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6(5):46-49. |
[20]
|
江畅.情感与人生:伦理学视野的审视[J].伦理学研究,2009(4):3-9. |
[21]
|
黑格尔.法哲学原理[M].范扬,等译.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61. |
[22]
|
胡树祥,毛娜.坚持科学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[J].理论视野,2019(11):35-41. |
[23]
|
卞桂平.伦理精神:爱国主义之价值维度[J].理论月刊,2015(7):42-46,82. |
[24]
|
刘淑萍.爱国主义:公民国家伦理的价值皈依[J].江苏社会科学,2018(6):134-140. |
[25]
|
托马斯·雅诺斯基.公民与文明社会[M].柯雄,译.沈阳:辽宁教育出版社,2000. |
[26]
|
吴灿新.爱国主义是国家凝聚力的精神核心[J].伦理学研究,2017(6):75-80. |
[27]
|
KELLER S.The Limits of Loyalty[M].Cambridge: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2007. |
[28]
|
解本远,李欣隆.爱国主义: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之争[J].马克思主义与现实,2016(6):151-156. |
[29]
|
闫闯,郑航.社群主义的国家认同与爱国主义教育[J].教育学报,2015(12):3-9. |
[30]
|
刘学坤.现代性视角的爱国主义及其教育再思考[J].广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2(9):35-40. |
[31]
|
陈融.论将爱国主义融入法治建设的逻辑理据与实践策略[J].思想理论教育,2019(9):22-27. |
[32]
|
余玉花.论法律保障爱国主义的伦理责任[J].中州学刊,2019(10):93-99. |
[33]
|
赵建波.网络爱国主义的法治秩序建构[J].思想理论教育,2019(11):86-91. |
[34]
|
温静.论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[J].马克思主义研究,2016(2):37-42. |
[35]
|
孙国梁,涂小雨. 国家民族公民:爱国主义的三个逻辑支点[J].信阳师范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 2006,26(4):10-12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