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
|
曾鹰,曾天雄."新乡贤"文化:"后乡土"乡村治理的内生价值之维[J].城市发展研究,2019,26(5):12-18. |
[2]
|
陈芳柔,刘建荣.培育新时代的乡贤精神——以湖南省宁乡市为例[J].城市发展研究,2018(3):106-112. |
[3]
|
党明德,张婷.中国家族教育的特点[J].齐鲁学刊,2007(6):47-50. |
[4]
|
陈建华,王鹤鸣.中国家谱资料选编:家规族约卷(下)[G].周秋芳,王宏,整理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3. |
[5]
|
李令永.学校的文化功能:一种社会学的视角[J].教育理论与实际,2010(10):22-25. |
[6]
|
解晶.荣德生的社会公益实践研究[D].苏州:苏州大学,2012. |
[7]
|
陈文源,荣华源,周维沛.中国民族工业先驱荣宗敬生平史料选编——黄宗敬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集[M].扬州:广陵书社,2013. |
[8]
|
蒋明宏,陈芳.无锡荣氏家族教育传统及其近代转型[J].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,2013(4):79-86. |
[9]
|
尤岩.以教育推进实业——荣氏家族的制胜之招[J].人民教育,1994(2):42-44. |
[10]
|
赵长海.荣氏家族与大公图书馆[J].河南科技学院学报,2015(7):74-77. |
[11]
|
颜节礼,朱晋伟.荣氏家族企业的诚信理念、社会责任及启示[J].商业经济与管理,2011(7):37-42. |
[12]
|
上海大学,江南大学《乐农史料》整理研究小组.荣德生文集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2. |
[13]
|
罗春秋.家庭德育教育机制与家庭道德伦理建设研究——评《家庭德育论》[J].教育发展研究,2018,38(22):2. |
[14]
|
兰德曼.哲学人类学[M].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,1988. |
[15]
|
倪国良,张世定.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自信的重建[J].新疆社会科学,2018(3):131-137. |
[16]
|
黄彦弘.乡贤精神的继替[J].文史知识,2016(6):15-20. |